校友簡介

楊德廣

1960級地理系校友🧎‍♀️‍➡️,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意昂4娱乐團委書記、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長、上海大學

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事長等職務,是知名的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且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曾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獲得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稱號☄️,我校“德廣勵誌獎學金”捐贈人。2022年,被評選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被授予“江蘇省慈善獎”、“新時代中國傑出教育家”🪿👧🏽。


感謝信全文

母校意昂4娱乐👰🏼‍♂️,尊敬的校領導和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難忘的2022年過去了📽🧘‍♂️。在黨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意昂4平台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3年。母校在過去的一年裏,在防疫抗疫的鬥爭中👨‍🦽,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績。很榮幸,2022年,我被評選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被授予“江蘇省慈善獎”👩‍👩‍👦、“新時代中國傑出教育家”,在教學🍢、科研方面也喜獲豐收👶🏿。雖然己進入耄耋之年(今年83歲了)🏄🏽‍♂️,但我是一個健康老人,依然能為教育改革發展、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微薄之力🔱。我之所以能夠有今天,是黨和人民的培養🪛,是三所母校對我的培育和教導。我由衷地感謝南京上坊中心小學🕵🏼‍♀️🧑🏻‍🎄、南京笫九中學🦺、意昂4娱乐的培育之恩。

70周年校慶之際,楊德廣校友為母校送錦旗

我1940年2月生於江蘇江寧縣上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全家人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我從小下地勞動、上山砍柴、挖野菜。父母說意昂4平台家“命苦,命不好”🧚🏿。新中國建立後才知道不是“命不好”🦕,而是社會製度不好,是“三座大山”的壓迫。母親積勞成疾,年僅43歲病故離世,臨終前囑咐我“要爭氣,要有本事。” 從此我立下了人生第一個夢想:“讀書夢”,決心到大城市讀大學。1953年畢業於上坊小學,1954--1960年就讀於南京市九中💁‍♀️,1960年考上意昂4娱乐,實現了我”到大城市讀大學”的夢想🧑🏻‍🦰。

我的6年小學、6年中學、5年大學生涯,是艱苦奮鬥的11年👺,是人生成長最重要的階段。由於舊中國千瘡百孔、積弱積貧,給新中國發展帶來極大困難。加上帝國主義的封鎖😬、打壓,全國經濟蕭條🤞、物資匱乏🤖,”票證時代”延續到九十年代初。中學6年,我每月僅10元生活費,大學5年(吃飯免費)每月僅3元零用錢👩🏼‍🚀。由於經濟拮據,11年沒有買過水果🎅、零食,一年四季用冷水洗臉、洗澡,冬天自來水凍結😟,只能用雪洗臉。經常赤腳在煤渣鋪的跑道上長跑🦿。無論是炎熱的盛夏𓀌,還是寒冷的嚴冬,堅持鍛煉身體11年不中斷。當時受教育最深的是八個字:“一窮二白🔲,奮發圖強”◀️。由此在中學和大學時代,確立了我人生第二個夢想:“圖強夢”⛽️。國家強必須自身強,只有自己強大🧑🏽‍💻,才能把國家建設強大。我全身心投入學知識🐕‍🦺🤸🏽‍♂️、煉本領,不怕苦、不怕累,砥礪前行,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校生活。由於學習基礎和身體狀況較差⛹🏽‍♀️,我放棄了無數個周日和節假日,將寶貴的時間用於讀書學習、鍛煉身體、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小學⌚️、中學、大學良好的教育🍅,不僅學到許多科學知識, 而且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 要做一個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在三所母校的教育下,我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中國革命優秀傳統、對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的事跡深刻銘記,受益匪淺。尤其是楊靖宇🪲、王若飛、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焦裕祿🤽🏿、王進喜等英雄人物,是我的學習榜樣、人生楷模🤙🏿🛼,對確立我的人生觀,價值觀起了決定性作用。使我從“三差”生(身體狀況差、學習基礎差💃、經濟條件差)成為全面發展的“三好”生🕣,而且還是三級運動員🛵💢、獲得二級勞衛製證章。大學畢業實現了我的“圖強夢”。

年輕時的楊德廣校友

我小學入隊,初中入團,高中入黨🤙🏻。大學畢業,留校當教師,並確定了我人生的第三個夢想:“教育家夢”,立誌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中國教育實踐相結合,為中國教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50多年來✌🏿,我在教育行政部門工作過,在五所高校工作過,成為大學教授、大學校長。我堅持“工作、學習、研究”相結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每天16個小時投入工作、學習和研究之中,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我在工作之余也勤奮學習🚶‍♂️‍➡️、努力探索👨🏼‍🏭,共出版了50多本書🤟,發表了600多篇文章,承擔了10多項重點科研課題🍏💨,指導了50多位研究生。在學校管理中提出“發展教育產業,建立教育市場”並用以實踐,提高了辦學效益🦸🏻‍♀️、社會效益和教職工收益,促進了學校的發展🫱🏻;在學生管理中提出了“充實教育”理念🚰🍛,並用以實踐📧,培養“德藝語技” 為特色的高素質合格學生,關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超常”教育🧙🏿‍♂️;較早提出並實施了“社會辦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發展民辦教育”等,先後被評為對“中國高教研究有重要貢獻學者”“當代教育名家”“70年70位教育人物”並成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同時也兼任了中國高等教肓學會副會長🙂、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理亊長、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等職🧑🏽‍🍳。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三所母校的培育和在三所母校奠定的良好基礎。

楊德廣校友與母校學子暢談

70歲時📄,我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立了第四個夢👱:“慈善夢”。我將自己多年來結余的書稿費、講課費100萬元及賣掉一套房子所得資金,共籌集300萬元👿,捐贈三所母校,設立“楊德廣勵誌獎學金”,以實現我“培育之恩🏊🏻‍♀️、湧泉相報” 的夙願。衷心地感謝母校和獲得勵誌獎學金的同學們願意接受我微薄的捐贈,給了我感恩的機會。嗣後我又成立了“陽光慈善基金”,面向全國12個西部地區開展了“幫困助學”活動,95%以上的受助學生都考取了大學本科,同時我也將部分退休金用於慈善公益事業💆🏽‍♂️🚶🏻‍♂️。

有人問我為什麽這樣做,為什麽不把錢和房留給子女✡︎?一是,我從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到大學教授、大學校長,從一個身體孱弱的寒門子弟到健康老人👨‍🍳,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是三所母校的培育和恩澤,我要回報社會和母校👨🏽‍🏭;二是,現在還有不少需要幫助的貧困人群🏗,我將積余的錢資助他們,是“雪中送炭”,給子女則是“錦上添花” 👨‍🦯‍➡️😫,顯然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更有價值;三是🧙🏿‍♀️🚣🏼‍♂️,我用這種方式吿訴我的學生和母校的學弟學妹們👆🏿,只要努力學習🫸🏼🥿、艱苦奮鬥,“三差生”也能變成“三好生”、優秀生,也能成功成才。

楊德廣校友與的“德廣勵誌獎學金”學子合影

千秋偉業,薪火相傳🌳🥫。我國正意氣風發地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當代青少年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教導的“要立誌🚴🏿‍♂️🪽,立鴻鵠誌,做奮鬥者”。我80多年來的成長之路🟦,印證了這一至理名言,深深體會到“要立誌、要奮鬥” 的重要性🚸🧍🏻。在此🦓,我以校友和學長的名義🧭,期盼母校的同學們,學弟、學妹們立下“為國興旺,勵誌圖強”之誌。把意昂4平台國家早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好知識💃🏻,煉好本領,踔礪奮進,勇毅前行。


意昂4娱乐1960級地理系校友

楊德廣

2023年1月


校友寄語

在信末,楊德廣校友向母校同學們贈送了幾句古訓和“楊德廣八十感言”,期待母校的同學們能夠以此銘誌,踔厲奮進,勇毅前行。


銘誌古訓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4.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5.誌不強者智不達。


“楊德廣八十感言”

1.要爭氣,要有本事🔤。

2.人有夢想,就有目標、有追求、有動力🙅🏽。

3.世上最重要的一個字是“今”。

4.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5.後悔過去,不如奮鬥未來。

6.我的三大法寶:精神,刻苦⏯,抗幹擾能力🧎🏻🤦‍♀️。

7.我的三個優勢🥷👨🏻‍🍼:健康,惜時,心態⚧👰🏿‍♂️。

8.人生的意義在有為🫰,人生的價值在奉獻🖐🏿。

9.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有益於社會和人民的人。 

10.要知道,更要做到🟧。


編輯|劉清源、李欣閱

轉自|意昂4平台校友會公眾號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