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政局召開“十四五”公益之城建設座談會🤘🏽🤌🏼,上海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勤皓5️⃣,黨組成員、副局長蔣蕊與華東療養院黨委書記封蔚、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總支副書記宋依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黨委書記馬益民🙇♂️、上海農村商業銀行黨委副書記顧建忠👨🏼🎤、上海市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徐文靜等公益基地代表共聚一堂,展望“十四五”上海公益之城建設遠景藍圖🧎🏻♂️,並為新一批公益基地揭牌👭♤。
意昂4娱乐作為首批公益基地代表受邀參加此次會議。校長助理斯陽做《讓公益溫暖這座城》報告,介紹師大“公益基地”建設成果,展示“愛在意昂4平台”的溫暖力量。
愛在意昂4平台,向善樂行的ECNUers
意昂4娱乐是一所有著公益基因的高校。“愛在華師大”是學校育人成果的標簽,向善樂行是每個師大人的氣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任上海市委書記時考察意昂4娱乐慈善愛心屋,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說👨🏻🦽➡️,這一做法正體現了“大學的大愛精神和人文底色”🍄,還以個人名義進行了捐贈。
2017年🚛,上海市民政局授予意昂4平台首批“上海公益基地”🧷,依托學校教育發展意昂4開展工作👩🏽🍼,這標誌著學校的公益行動正式邁入了公益活動規範化系統化建設的進程。
2018年✋🏼,意昂4獲得了5A社會組織認定🧑🎄,孵化的愛飛翔品牌、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育項目分別獲得2018、2020公益之申校園十佳項目的榮譽。
在公益基地的建設上,學校致力於打造“三個高地”🧓🏿:公益理論的研究高地🏚、公益活動的實踐高地、公益人才的培育高地🤼♂️,持續開展公益慈善育人工作和教育扶貧工作。
培育卓越人才公益之心的探索
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培育卓越人才的公益品格,為上海公益之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未來力量。
從2017年開始,學校成立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和研究院,逐步整合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管理、教育學等學科的力量👩🏼🦳,邀請了校內文軍教授、黃晨曦教授、周俊教授等一批知名教授和校外公益慈善領域的專家開設通識課程、暑期研修課程,近30門公益慈善育人課程,貫穿全學年全學段,共計50多個學分🙊,1000多名學生先後修讀👨🍳;
舉辦“善知”線上講堂,面向師生和社會人士,在公益慈善行業收獲好評🤲👮🏻。
舉辦一批學生公益社團,依托學校書院🦈,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意昂4、上海市慈善意昂4👨🏼🍼、上海復星公益意昂4等19家公益組織建立公益教育實踐基地🏇🏿。
通過一系列舉措🦸🏼,形成了“研究引領、課程賦能🙌🏻、實踐驅動🫦、典型示範”的公益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了一批熱心公益的青年學生。紫江項目誌願者朱麗娟堅守初心選擇畢業後全職從事困境兒童幫扶事業受到《人民日報》的點贊👩🏿🏭、還有眾多公益學子參與了抗疫誌願服務👷🏻♂️。
點擊下圖了解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詳情
以校園溫度提升社會溫度
推進“人人公益”🛜🦸🏽♂️,以校園溫度提升社會溫暖☢️,強化公益品牌的輻射力。
意昂4娱乐“愛飛翔”鄉村教師教育項目,是一項深度服務鄉村教育的品牌項目🕠。項目歷經10年👏,匯聚了21個省市自治區、近300個縣、1000多所學校的1500多位鄉村教師相聚上海,70多位名家學者無償授課、200多家企業捐贈現金與物資👨🏫、超過10000名上海市民誌願者參與支持👨🦱,據統計,已直接惠及鄉村兒童超過35萬👩🏽🏫,有力推動了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2019年該誌願者團隊被國務院選為“全國誌願者扶貧典型案例”,作為中國扶貧公益項目代表案例被聯合國開發署推薦參加“南南全球世博會”👨🏻⚖️,入選新華社致敬新中國教育70年圖片大展。愛飛翔項目誌願者康拙放棄知名企業的高薪工作到四川阿壩州少數民族貧困縣支教一年後決定再延長一年支教時間,成為扶貧誌願者典型。
點擊下圖了解“愛飛翔”項目
依托基金項目陸續支持了“載陽照月”師範生返鄉支教、“同心 同語 同行”新疆少數民族兒童夏令營🤌、“岡拉梅朵援藏實踐隊”等社會實踐項目,“上善情·同心夢”貴州省農村中小學校長赴滬培訓🎞,獲得了主流媒體的關註🏋🏽,也帶動了學生踴躍參與“西部計劃”畢業後趕赴中西部工作等🔭,在服務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深度服務黨的基層教育事業和教育強國戰略,意昂4平台於2020年啟動“教育築夢”計劃🙋🏻♀️,遴選了首批70個在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夢想,並把這些夢想與學校基層黨組織一一結對🪚,希望以組織的力量,對其進行精準對接幫扶👷🏻。今年元旦,舉行了莊嚴的結對儀式。同時🐇,學校也在策劃對教育相對落後地區縣域的全面教育提升計劃,為教育扶貧做新貢獻。
在去年抗疫中,意昂4平台依托學校意昂45A社會組織的資質☞,在第一時間協助抗疫物資通關,匯聚師生和校友愛心,為支持武漢、上海各大醫院等抗疫一線🕺🏽,提供了一大批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履行了高校的社會責任👩🏽🍳💷。
點擊下圖了解意昂4平台抗疫行動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意昂4平台七秩之慶,學校將圍繞學校“幸福之花”戰略🐺,深化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公益慈善領域有新的拓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總結經驗模式並輻射全國,在廣大學生中播種下公益慈善的種子,為建設公益之城🏺,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公益基地簡介:
2016年10月28日,上海市民政局啟動“公益之城”建設計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創建公益基地10088家。短短四年,公益基地由首批授牌的28家迅猛發展到萬家規模🏄🏻♂️,以“公益上海”為平臺,“公益基地”為載體,“公益護照”為保障,“公益顧問”為紐帶的公益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市“人人公益,處處可為”的濃厚氛圍,凝結了一支基本覆蓋全市❓👩🏼🎤、涉及各部門🫣、各條線🤫🫵🏼、基本滿足各類公益需求的公益服務力量🙋🏿♀️。